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
正常情况下,蛋鸡达到开产日龄后,一般在短时间内(一般5—7周)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,以后产蛋率按照自然规律下降。但有的鸡场和专业户饲养的蛋鸡开产、预定高峰时间和高峰维持时间等延迟或缩短;产蛋率不稳定,达不到高峰;高峰期或产蛋期上升期产蛋突然下降等,严重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。由于近几年流行产蛋下降综合症,有些鸡场或专业户发现产蛋下降就怀疑得了鸡产蛋下降综合症。其实,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很多,如某些传染病、饲养管理不善、用药不当、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。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用防治措施简述如下: 1、 饲养方面
(1)饲料配置不合理。没有按本品种饲养标准来配制,造成蛋白能量比失调;或饲料原料不稳定,经济更换原料品种,导致适口性变差,影响蛋鸡采食。
(2)饲料品质不佳。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,如使用掺假豆粕,劣质鱼粉等,有的因含水量,含盐量大而达不到质量要求;有的因原料发霉,变质等,使用后导致疾病发生。
(3)饲料中添加的矿产物质元素,维生素等数量不足,质量不佳,造成影响性缺乏症,而发生各种疾病,影响了产蛋率和产重。
因而,在饲料方面,应首先注重原料品质,做到不发霉,不变质。并要保持饲料原料品种丰富,恒定,然后根据本品种饲料标准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,适时配制营养全价的 饲料,做到尽量符合标准,以保证满足营养需求。
2`管理方面
(1) 饲料人员责任心不强,导致管理粗放,一是喂料不均,忽多忽少;喂料不及时,鸡时饱时饥;二是饮水不足,当水压低时,供不上水,特别是夏天对鸡的危害性尤为严重;三是不能定时观察鸡群,了解鸡群情况,及时挑出病,残,弱鸡予以淘汰,造成饲料浪费和鸡群均匀度差。
(2)光照时间不合理。特别是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