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猪慢性猪瘟的诊断以及预防
2014-4-5 14:29:32 信息来源: [字体放大] [字体缩小]
临床症状
体重多在10kg,有的重达25kg,精神不振,食欲几近废绝,体温多在41℃以上,耳尖、腹部、尾尖发紫,病重的表现为整个耳部,下腹部有紫斑,大便发干或呈球状,有的外被肠粘膜;偶而伴有轻微的呼吸症状。母猪还表现为外阴发紫,公猪则为包皮发紫和积液,病程一般为20d左右,均未用过猪瘟疫苗,用抗菌药无效,最后均表现为渐进性死亡。剖检变化
笔者在近期共剖检126例这类型的病例,体重在15kg左右,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出血、水肿、坏死等,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、肠系膜淋巴结、肾门淋巴结、颈部淋巴结水肿、坏死、增大5倍以上,病程长的心冠部有出血点,胃大弯出血、溃疡、坏死,曾遇一例胃穿孔;脾脏边缘出血,曾有一例脾脏梗死;肾脏有针头大紫色出血点;膀胱有少许出血点。
防治
1.对同圈未发病的猪只进行紧急接种,具体操作为:猪瘟兔化弱毒苗5倍量肌注,或猪二联苗加青、链霉素后5倍量肌注;同时进行严格的消毒,确保无疫情发生。
2.合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、阿莫西林、头孢类,防止因机体抵抗力降低而继发细菌感染。
3.应用抗应激药物如电解多维饮水等,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4.认真做好消毒工作。对于发病的圈舍进行清扫,冲洗,再用消毒液进行消毒。
讨论
1.种母猪在配种之前及时用猪瘟疫苗进行接种,否则易出现免疫失败或体内抗体滴度过低而致仔猪发生慢性猪瘟;
2.根据发病情况,适时增加免疫的次数及合理的免疫时间,而不是现在的春秋两防(种母猪),建议最好两月预防一次;
3.做好种猪的定期驱虫工作,实践中常遇到因寄生虫病而导致此病发生的病例;
4.加强环境的消毒灭蚊工作,尤其是夏季,否则易导致疾病的流行。
- 文章标题:仔猪慢性猪瘟的诊断以及预防
- 关键词:河南百盛饲料有限公司
-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baishengsiliao.com/read.aspx?id=444
- 版权声明:转载时请注明出处